共建共享


57.有序开放学校教研、文体等资源,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社区文明创建等活动。社区对学校的文明创建工作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学校积极发挥资源最大化利用,力所能及地对社会开放相关资源,如图书资源、体育设施、免费游览、大型展览等,设立“同济大学开放日”。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每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校史馆对社会开放。同济大学校史馆记录了学校百余年发展的辉煌历史,陈列了珍贵史料图片。多年来,校史馆坚持对社会开放,每年培养多名学生讲解员,用多种语言讲述同济历史。近年来校史馆共接待50000多人次,团队近4000批次,在新生入学教育、招生宣传、接待校友及社会各界来校参观交流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对外开放。图书馆在服务于校内师生的同时,坚持“文献资源共享”的理念,将丰富的馆藏资源向上海市的高校和周边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开放,提供文献资源和信息服务,并使之成为一项传统特色服务。同时图书馆还主动融入“上海市民文化节”,让上海市高校学生和周边居民参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专题展览、报告讲座、电影展映和文艺演出等“立体阅读”活动。

“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图片展”“圆梦世纪工程 唱响同济桥歌——同济人与港珠澳大桥建设专题展”“中国传统石雕工艺美术作品巡展”“引绳敷墨——丝绸之路陕西段建筑艺术展”“白族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巡展”“同济人风采系列展览——李兴武、吴刚书画作品展”……作为助推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举措,博物馆一直坚持挖掘各类展览中的育人元素。一次次精选布置的展览开幕消息一经发布,即吸引校内外观众纷至沓来,越来越多的观众爱逛校博物馆,既扩大了自己的艺术眼界,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博物馆不仅已成为我校学生非常重要的“第二课堂”,而且还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和中新社等多个重要媒体对部分展览进行了报道。据统计,我校博物馆每年接待观众已近4万人次。

学校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向社会免费开放露天运动场和部分室内运动场,方便市民运动健身。大学校园已成为城市游览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每年3、4月,同济大学的樱花成为沪上一大景点。学校在做足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免费对外开放,游客如潮,好评不断。



58.落实献血任务,完成征兵计划,开展拥军优属、双结对、社会捐助、扶老帮困等公益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区)治理。


(1)倡导无偿献血,完善征兵工作。学校积极倡导自愿无偿献血,由校办、校医院和校红十字会牵头,每年召开献血工作总结动员大会,对各学院在献血工作中的经验和方法进行交流,对职能部门的保障工作提出要求,对献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献血过程中,各学院积极开展慰问工作,大学生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全程参与献血的组织、策划、宣传和对献血同学的现场服务工作。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积极营造良好氛围,认真落实献血工作,完成义务献血任务。同济大学红十字会负责组织学校无偿献血工作,18年完成总人数2351人。19年完成总人数2809人。20年完成总人数2024人。



学校积极动员鼓励在校大学生应征去投身祖国国防事业。积极开展征兵宣传和动员工作,建立征兵工作微信群和预征学生QQ群,推出推荐有奖和出兵有奖的激励机制。 18年征兵工作开展以来,同济大学以保证兵员质量为核心,全程全员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严把体检政审关,圆满完成了兵员征集任务。全校同学踊跃报名,积极应征。经过层层筛选,同学政审体检双合格,这些准新兵们将于近日启程奔赴绿色军营,接受祖国的考验。

完成征兵情况:

2018年:入伍58人,其中男生54人,女生4人。

2019年:入伍55人,其中男生53人(直招士官1人),女生2人。

2020年:入伍53人,其中男生46人,女生7人。

武装部被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警备区评为2018、2019年度“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刘燕被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警备区评为2018年度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个人”、被杨浦区人民武装部评为2018年度“征兵政治考核先进个人”。曲秀君获同济大学2018年度“征兵工作先进个人”。



(2)积极开展军民共建和拥军优属活动为更好地贯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积极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的指示精神,同济大学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拥军优属工作领导小组,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经过学校和共建部队领导的重视和多年培育,进一步加强了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为学校培养人才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为国家和军队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几年来,学校先后与83505部队、83304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武装部、海军91801部队举行了军民共建签约仪式。每年的八一建军节与春节校有关领导到部队慰问。1994年开始到至今,我校不定期组织学校中层干部到部队过军营一日生活。此外,学校还采取发放慰问品、慰问金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专门成立了“同济大学中小学生义务辅导员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通过“启航计划”先后组织了近千名青年大学生赴周边十多个中小学,开展了科技创新、选修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学生和青少年树魂立根。

开展拥军优属情况:

2018年元旦、春节双拥慰问1090人;

2018年“八一”建军节,由校党委副书记徐建平带队,一同前往江苏海门东部战区陆军某部驻地,向我校共建单位、军训承训部队官兵进行“八一”慰问活动,并举行了座谈交流;

2019年元旦、春节双拥慰问1084人;

2019年1月,为进一步丰富学校“立德树人”专项教育活动,部队接受了学校辅导员进军营体验生活;

2019年4月,开展了师生们走进部队进行文化慰问演出;6月,开创了专门面向部队官兵的远程教育课程,各项活动的开展切实为师生和官兵搭建了更好的交流平台;

2019年“八一”建军节,由校党委副书记徐建平带队,向我校共建单位官兵进行“八一”慰问活动,并举行了座谈交流;

2019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在我校“一·二九”学生运动纪念园举行了“烈士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校党委副书记徐建平,杨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雅平等领导参加了烈士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

武装部获2019年上海市爱国拥军模范单位、杨浦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3)积极开展社区文明共建活动,工作有计划,经费有保障。学校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建设活动,打造特色服务平台,学校21个学院、部门与四平社区开展各种形式的共建活动,在理论学习、精神文明创建、党建工作、青年志愿者活动、师生创业、市容环境卫生、社区治安稳定等方面开展共建合作,实现了区校工作的“双赢”。学校组织了基层团组织以及学生组织与社区、乡镇进行共建,先后共建了8个社区青年中心。学校每年在做精神文明工作计划时都把社区文明建设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并给予经费保障。



同济大学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协助社区及社区内实体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学校和四平社区、密云社区、曲阳社区等周边社区合作开展了近五十余项面向我校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涉及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二十余个学院,为我校近三千余名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实践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平台,有力的推动了我校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提高。其中具体包括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四平街道共同进行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科普教育室空气质量检测”活动、法学院与同济新村社区合作开展的“3.15法制宣传”活动以及女子学院到四平街道开展的“四平街道家庭文化节”等等一系列优秀务实的实践活动。

在社区共建中,同济大学与四平路街道共同发起“四平空间创生行动”,将设计、艺术、新文化、新体验带到社区,先后开展设计嘉年华活动、四平电话亭美术馆项目等提升社区人文内涵。重点开展的同济大学科学商店项目,全校五家科学商店服务部共为各自所在街道提供了总数近五十次的科技服务与科普知识讲座。另外,我校“社区绿色储蓄所”服务部还积极参与到四平街道的共建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研究中,课题名称为“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科普教育室”项目。在该活动中,学生志愿者主要担任了为社区新装房提供无偿空气检测,目前已累计服务家庭70余家,并被《新民晚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NICE 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项目和设计创意学院创意工场,阿斯顿•马丁拉共达NICE 2035创新空间、NoCC时尚实验室、Neuni材料实验室、FabO中国数制工坊、声音实验室、Slush上海、体验思维实验室等。都是同济大学在知识溢出、社区微更新和设计驱动城市创新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案例。



支撑材料:

我校2000余名师生志愿无偿献血

“同济大学同大讲堂基金”捐赠仪式举行

《深海奇遇》科普互动展走进五角场商圈,为“院士科普进商圈”的首场展览

设计创意学院学子走进社区菜市场,用设计激活社区创新自治

16名同济人的“奇思妙想”!“魔方”还能运动?这创意太妙了!

同济@浦东新区:在这里看得见未来!

同济@深圳,助力筑梦40年!

我校同腾讯新闻签约共建“产学研基地”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昆明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署帮扶共建协议

同济大学与中国银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同济大学与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联合发布七项人工智能研究成果

中德携手共建上海青少年校园足球示范基地

同济大学铁道与磁浮科普实践教育基地被认定为“全国铁路科普教育基地”

为期5天的2020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同济大学分营圆满落幕

伍江:从武康大楼看建筑的保护·挖掘·激活

医学院院长郑加麟: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有机结合,加速培养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人才

吴志强:从8亿农民到8亿城市人,下一程怎么走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30年,同济教授石建勋撰文:浦东再出发要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

徐蓉: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人民网】人民上海会客厅专访同济教授李永奎:疫情之下,智慧医院如何建设?

【上观新闻】诸大建:2035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韧性城市,疫情让可持续发展研究有新方向

社区养老:从适老化设计到融入社区——我校学者社区养老设施设计作品参观记

创新经济与城乡空间学术研讨会在校举办

打造智慧生态新模式,同济—紫荆谷第五期双创研习营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