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指标一

特色指标一

在党的建设、思政教育、意识形态、文明文化、教育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实践和宣传取得国家级和市级成果。

1.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构建大思政格局

学校党委注重顶层设计,重视将文明校园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盘棋推进、一体化落实,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强化实践育人,构建大思政格局。

一是强化党的创新理论阐释,依托同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基地、同济大学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分中心、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等5大研究基地,发挥多学科协同优势,提升研究阐释理论水平,从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中感悟思想伟力。

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分中心成立

二是全力办好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创新建设思政课课程群,建成“1+4+1+N”课程体系,实现思政课必修课全面精品化。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依托开展集体备课会,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校领导牵头开设“中国道路”课程,校领导和各学科专家联合开设“人民城市导论”课,重点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政课,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三进”工作,并贯穿到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努力做好入脑入心工作,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校领导主讲“中国道路”思政课


校领导与专家主讲“人民城市导论”思政课

三是全面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互协同,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育德意识与育才能力,培育高水平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和名师。获批2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4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涵盖本科生、研究生和继续教育各学段。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牵头的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联盟,被教育部列入十大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单位。学校积极打造一批具有同济特色的课程思政标杆课程。外国语学院开设“跟马克思学德语:《共产党宣言》”课程;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专业课程《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中讲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上海红色建筑;艺术与传媒学院以百年峥嵘党史为时间轴、以马克思新闻思想的中国化为切入点,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学校总结助力云南大理州云龙县脱贫攻坚事迹,邀请挂职干部、志愿师生为全校师生举行“脱贫攻坚,同济人的使命与担当”同济大学定点扶贫主题思政大课,生动讲述8年定点扶贫实践。


学校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脱贫攻坚,同济人的使命与担当”同济大学定点扶贫主题思政大课开讲,生动讲述8年定点扶贫实践

四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挖掘用活校内外红色资源,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推动师生沉浸式、立体式学习党史;立足学科优势,邀请吕西林、李杰等院士为广大师生做党史学习教育、同济精神和教风学风报告。鼓励各学院结合学科特色开展师生学习实践,在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中宣讲党史、体悟增强信仰定力。依托革命场馆和红色展览,在多个校区举办“夯实根基 引领发展——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主题展”,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联合举办“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主题展”,与中国工程院联合举办“党领导下的百年科技成果展”,举办“中国梦,航空航天梦”图片展,开展师生同行社会实践与时代声音青年讲师宣讲活动,构建师生沉浸式、立体式大思政课堂。




支撑材料

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分中心成立

善用“大思政课”,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集聚知名教授,融入思政课程,同济大学首开“人民城市导论”课

共治共管、共建共享人民城市 同济大学首开“人民城市导论”课

“脱贫攻坚,同济人的使命与担当”同济大学定点扶贫主题思政大课开讲,生动讲述8年定点扶贫实践

同济大学获批2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4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同济大学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同济大学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召开

“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主题展览在同济大学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