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指标三

特色指标三

承担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建设任务(“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对口支援、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五个中心”“五大新城”“四大品牌”等),得到国家和上海市有关部门和领导高度肯定。相关决策咨询报告得到重要批示。

3.坚持知识溢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上海建设发展

学校大力提升自主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出“同济方案”,贡献“同济智慧”。

一是深度参与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建设,全力支持黄河流域大保护、长江大保护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巩固拓展云龙县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振兴教育的“同济模式”,2021年,学校作为唯一的非农高校获批农业农村部、教育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牵头建设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发起组建“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


同济团队在浙江黄岩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同济样本”

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揭牌成立

二是与上海城市发展同舟共济。2021年,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并同济大学建设教育部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成立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牵头建设中国(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制定上海五个新城数字化转型规划建设导引。服务社会治理,建设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杨浦区获批建设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形成了智能社会治理研究新高地。


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教育部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揭牌

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中国(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揭牌成立

三是决策咨询与社会服务能力有了新突破。2021年,在首届“上海市优秀智库报告”中,同济大学智库决策咨询报告获批数量名列上海市高校第一;决策咨询信息采用情况评分位列全国第四、上海市第一。


诸大建教授在《解放日报》上发文谈“‘动态清零’是一种韧性防疫政策”

四是深化“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校地合作模式,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科技部、教育部2020年度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中获评“优秀”。依托杨浦区建立杨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021年产值近564亿元;依托嘉定区建立嘉定环同济创智城,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氢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高地;依托桃浦区建立普陀桃浦智创城,打造沪西校区周边以智慧医疗生命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同济科技园在国家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等级

支撑材料

乡村振兴中的“同济智慧”

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揭牌成立

上海教育新闻网_规划引领,同济师生绘就美丽新云龙

同济携手黄岩共建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

新民晚报_同济大学举办“中国乡村振兴(同济)高层论坛”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校党委书记方守恩率队赴云龙县调研定点帮扶工作

永安:让孩子们规划“梦想家园”——同济大学一群年轻人振兴云龙乡村的故事

人民日报_数字转型、AI赋能,同济大学传统学科创出新局面

新民晚报_依托同济大学建设,教育部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揭牌

光明日报_服务上海新一轮新城战略 同济大学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成立

中国科学报_中国(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成立

咨政建言,把科研写在疫情防控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