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校园

53.开展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积极落实每天运动一小时。办好学校运动队,组织和参与各级体育比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优良率达到本市平均水平。体育场馆设施和管理完善。

学校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指导和健康教育宣传,将其作为健康校园的重要工作之一,多部门协同,营造活力校园氛围,建设《健康同济》网站,编制《同济大学健康指导手册》,组织全校师生健身系列活动和群体性竞赛,形成“人人有项目、周周有比赛、院院有队伍”构建健康校园工作系统。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体育工作,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体育活动软硬件设施,促进体育社团健康发展。

(1)体育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学生体质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终身受益”的体育教育理念,全面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共开设了35门类体育必修课、选修课和体育保健课。其中攀岩、生存技巧训练、游泳、龙舟、高尔夫和定向越野5门课程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体质健康锻炼需求而开设的休闲体育课程。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对本科生体育教学覆盖1-4年级,毕业要求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同时,体育教学部运动与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教师的各项学生体质健康相关课题的研究,为充分利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师生建立了57个单项体育协会,参与协会的会员人数达到了4000人次之多,健康校园和活力校园氛围浓厚。各单项协会活动在体育教学部各专职教师的指导下,开设体育专项和健康教育讲座,每周固定时间协会进行训练,定期组织校内比赛与活动,积极报名参加上海市和全国比赛。各单项协会选派业务素质优秀的学生参加裁判培训,并担任院际系列比赛裁判工作,经理论和实践考核合格学生发给三级裁判证书。体育教学部根据现有的场馆条件和设施,优先向协会提供活动场地,为学校实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计划,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地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形成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努力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努力做到“天天有活动,班班有比赛”的良好体育氛围创造条件。


(3)场馆设施完善,基本满足全校师生的使用。学校结合各校区发展建设契机,整合资源,不断完善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目前我校的室外和室内体育场地分别为152215平方米和35844平方米,总面积为188059平方米,生均5.21平方米。其中400米田径场4片、篮球场39片、排球场16片、网球场13片、健身区6个、人工草坪足球场3片、球类馆2个、游泳馆2个、乒乓球馆2个、羽毛球馆3个、手球馆1个、体操房6个、攀岩健身馆1个。学校还建有体质健康测试室2个,拥有价值100余万元的体质健康测试设备。场馆设施除满足日常体育教学、运动队训练外,还满足了近30个学院、30余个体育社团和近20个体育代表队的各类体育活动、训练和赛事需求,为健康校园建设提供较为完备的保障和服务。

(4)体育场馆、设施管理制度规范,安全责任具体落实到人。为更好地发挥场馆作用,体育教学部与学校有关部门协同制定了《同济大学体育场(馆)管理条例》,明确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齐全的器材,规范的管理,为满足教学、训练、比赛和课外活动的需要,为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障。体育教学部在体育场馆开放使用过程中,将安全工作放在场馆使用的首位,成立了体育教学部安全生产工作组,主管领导亲自抓,各场馆配齐责任人和安全生产管理员,定期研讨、复盘各类安全工作。工作组定期对各校区所有场馆、场地进行安全大检查,并不定期开展飞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校园及体育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


54.学校卫生机构健全,卫生工作管理规范,疫情防控体系完备。学生健康体检率达到100%。落实健康教育课(活动)及预防艾滋病等教育。控烟工作达标。

为了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长效管理,学校成立了由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制定了《同济大学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形成网格化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并配备专职人员协同各学院落实预防保健措施。

1)加强卫生机构建设。同济大学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分院)为二级医院,是上海市高校中唯一经市卫生局批准可对社会开放的医院,现有职工17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4人。医院设有内科、外科、骨科、妇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咽喉科、中医科、皮肤科、疼痛科、针灸科等临床科室和药剂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内窥镜室、超声室、心功能检查室、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及健康体检、特需门诊服务方式,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较好的医疗服务资源。学校拥有7所附属医院。

2)加强食品卫生检查。为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食品卫生工作的监管范围从学校食堂延伸到与食品卫生有关联的校内各大公共场所,并有专人负责。校医院定期对食堂食品进行采样,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持证上岗。近几年来未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3)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防治和管理。建立传染病专册登记,建立学生传染病年度汇总统计,制定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处置流程。一旦发生传染病例,则立即开展现场咨询、宣教解释及消毒、传染病筛查和访视工作。广泛宣传疾病防治,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全校范围内组织接种甲、乙肝、甲流疫苗。针对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同济大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指导组联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分院、同济大学出版社,在短时间内组织编撰出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手册》(高校版)一书,指导师生科学防疫。积极推进全校范围内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4)全面落实医保和体检工作。学校严格落实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制定《同济大学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细则》,制定门诊处方管理条例,规范医保行为,确保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新生入学健康体检率100%,对疑似结核、肝功能异常的新生进行医学观察,对患有慢性病者,督促其及时就诊,给予必要建议与指导。学校将教工体检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设置合理的体检项目,建立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出具全面、具体、通俗的体检报告,提出合理治疗、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的意见及营养、运动、饮食的健康方案。教工体检率达90%以上。

5)建立健康宣教基地,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学校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建立了同济健康讲堂校园健康宣教基地,每月开设面向全校师生和周边居民的健康讲座;结合重大卫生节日开展结核病、肿瘤、糖尿病、乙肝、艾滋病、夏季肠道传染病、戒烟、食品安全等宣传活动;成立教职工高血压疾病的自我管理小组;开展新生医疗保障制度讲座;建立精神病人初发病登记表,并进行管理和随访。每年军训期间开展现场初级急救技术;举办了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设立固定健康宣传栏,定期宣传健康知识。

6)采取多项措施控制吸烟,创建无烟校园。学校制定并实施了《同济大学公共场所控烟实施方案(试行)》,成立校领导牵头校园公共场所控烟领导小组,组织保障,明确责任,广泛宣传,层层落实,加强校园禁烟控烟工作,努力争创无烟校园。学校在爱国卫生委员会办公室设置专人负责组织筹划,贯彻落实控制吸烟工作,消除和减少烟草烟雾的危害。在四平路校区和嘉定校区分别成立了校园控烟监督队,有针对性的选择监督队成员,使监督到位,劝阻有效;成立了学生控烟志愿者队伍,其成员分散于本科、研究生中间,日常生活中及时劝阻吸烟,潜移默化,逐步加强,不断贯穿控烟禁烟的意识;将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等楼宇作为重点区域,设立控烟门岗,制作专门的工作证,楼宇门卫挂牌工作,及时劝阻和制止在楼宇公共场所的吸烟行为;在办公室、会议室放置禁烟标示牌,提醒警示,逐步拓展无烟场所;专门设计,在各个楼宇显著位置张贴生动醒目的控烟禁烟宣传海报,并能够做到定期更换;学生宿舍管理员作为学生宿舍控烟禁烟责任人,加强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在学校设立专门的控烟禁烟宣传栏,结合健康校园的理念,加强宣传,努力营造无烟的氛围。


支撑材料

“犇”跑吧2021!同济大学体育之夜精彩纷呈-同济大学新闻网 (tongji.edu.cn)

同济大学第四届“友谊杯”健美操比赛暨同济大学啦啦队选拔赛举行,来自学院的18支队伍参赛-同济大学新闻网 (tongji.edu.cn)

同济大学世联行赛艇会新艇库在嘉定校区揭牌-同济大学新闻网 (tongji.edu.cn)

“弘扬伟大的红船精神,新时代青年同舟共济”,第十四届“嘉园杯”龙舟赛在嘉定校区同舟河上开赛-同济大学新闻网 (tongji.edu.cn)

“建党百年,乒飒济彩”2021年同济大学教职工乒乓球比赛开赛-同济大学新闻网 (tongji.edu.cn)

同济大学教职工篮球队成立-同济大学新闻网 (tongji.edu.cn)

2021-2022同济大学足球联赛拉开序幕-同济大学新闻网 (tongji.edu.cn)

26条长龙迎风起舞,学校举办第二届“友谊杯”舞龙比赛 -同济大学新闻网 (tongji.edu.cn)

同济大学2021年“枫林杯”研究生龙舟体验赛在嘉定校区举行-同济大学新闻网 (tongji.edu.cn)

同济大学组织首批重点地区返沪教职员工开展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

同济大学组织部分学生开展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

有力度,更有温度,嘉定校区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学生返校复学工作

学校为每名教职员工发放“同心抗疫包”

战“疫”关头!同济学工队伍全心守护学生身心健康,协力诠释“硬核”担当

宅家学习的同济ers,这些问题千万重视!

同济高等讲堂第一讲开讲,张文宏教授主讲“传染病、人类与医者”

同济团队策划推出的高校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手册》上线首发,帮助师生科学防疫

我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编写的《校园建筑与环境疫情防控手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