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好博士生

李国豪

1987年 原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7年第5期)


一个重点学校,要为国家四个现代化多做贡献,就要积极招收培养博士生,博士生的质量又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博士生的培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回顾几年来培养博士生的情况,谈谈我的体会。

录取时要注重考核考生硕士学位论文的水平和分析考生攻读博士学位的设想

我起先是以入学考试为主来录取博士生的,第二年就发现这样选才不很理想,感到入学考试的成绩还不能说明考生的水平。因此,我开始注重审阅考生的硕士学位论文,这样就可以看出考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时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程度,可以初步估计其攻读博士学位的条件。攻读博士学位,时间有限,要深入一个领域不容易,而能在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再深下去就比较好。此外还要看考生对考博士生有何设想,准备搞什么。因此在招生录取时,对入学考试、审阅硕士论文、考生对攻读博士学位的设想三个环节,我认为应着重在后两个环节上。通过实践证明,这样做比较恰当,可以培养出较满意的博士来。

招收博士生,除了面向本学科、专业外,还要注意跨学科选才,注意选拔有实践经验的考生。

二、培养工作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1.关于博士生的培养计划问题

我国的学位条例上规定博士生有学位课程,念些书我还是赞成的。在制订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计划时,主要根据博士生自己的情况和博士论文的方向来明确应设的学位课程。对外文的要求,还是要看原来的基础,假如日文好的,就让他以日文为第一外国语,如果一定要求他重新选一种外语作为第一外语,由于时间有限,恐怕会影响其他课程和学位论文的工作。

对于第一外国语的要求,博士生毕业后应当做到能听能讲,听讲对阅读也很有帮助。现在我国对外开放,国际学术交流多了,因此,我主张要逐步加重听和讲的分量,至少在交往中要词能达意,同行听得懂。

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应当结合论文的方向来确定。培养计划中的时间安排很重要,基本上在第一年快结束时就要对论文方向有具体的设想,否则会来不及的。因为以后还要继续看文献,确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设备,做实验,整理论文工作,等等。

2.关于博士生的论文问题

对应用性学科来说,博士生学位论文的要求有两点。

第一,要理论联系实际。搞工程的论文不能太理论化,论文要回答实践中的问题。论文的做法也有两种,一种是以学术性为主,但也必须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而且有实验;另一种是以设计、工艺研究为主的工程博士学位论文。搞应用性学科的,大多数论文一定要有工程背景,要对国民经济有价值,否则论文再好,也是很可惜的。当然,涉及理论、方法的发展,为此开辟了新的领域,也是有实用价值的。

第二,不能光搞理论分析,也要做实验。做实验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培养认识论的观点。我们搞的理论分析,往往是作了简化、假设,最后才得出结果。这样的理论分析是否正确,要通过实验来检验,要看理论分析的结果能不能反映实际,这是一个认识论的重要问题。我对硕士生或博士生,从入学那天起,就要求他们建立这个观念。有的论文要到工程中去检验。当然有时因为条件的限制会有困难,但是可以设法在学校内做实验,如用模型实验来检验理论分析对不对,这是科学工作者的正确态度。另一个目的是要培养动手能力。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可以更深刻认识实验数据,以便判断自己和人家的成果。我们国内的同志到国外去,人家认为我们的理论分析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有三点不够:一是外语不太流利,二是动手能力差,三是缺乏排程序、上机的训练。为改变这种状况,这几年的计算机训练是提高了,在强调动手能力的训练上,我们对硕士生有这个要求,而博士生就更应具有这种能力。

3.关于指导方法问题

对于指导博士生,我一向认为不必具体、过细地指导,只是在方向上、关键的问题上给予指导就行。

首先,论文题目不应该由导师给,而是要由博士生自己设想两三个方向,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由导师提出意见,再由自己去选定。博士生的论文范围和内容不要太大,因为大了,考虑的面就宽了,工作量也就大了,不容易深入。要做出一个创造性成果,必须把范围适当限制一下,要做到在有限的两年多时间内把题目做得深一点,真正做出相当出色的成果。

其次,博士生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论文计划、拟定实验方案时,导师要注意指导。这是关键时候,要对博士生的计划、设想提出指导性意见。如果在论文完稿后再指导,那就太晚了。

论文完稿后,导师要审阅一遍,要对理论联系实际结论是否恰当,是否要扩大或缩小,要给予指出。结论不适当,内行一看就看出问题了。

在具体做法上,我主张关键时候导师要相约博士生见面讨论。我不赞成博士生在研究中一有困难就找导师,我倒希望博士生自己遇到“困难”“烦恼”时,自己去解决,去克服,这样他过后就会感到是一个锻炼。有的导师可能与研究生面谈得很多,谈得多有多的好处,但我认为这种做法缺点多于好处。一个博士生,就要像学位条例中所说的,要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挽着手来指导研究生的方法,这对硕士生不允许,对博士生更不应该。如果一篇博士论文不是看博士生本身的水平,而是变成看导师的水平,这就值得深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