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改革办好同济大学

李国豪

(1983年 原载《上海高等教育研究》,1983年第1期)


党的十二大明确地把教育和科学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我们在高等教育基层工作的同志既受到巨大的鼓舞,又感到任务的艰巨。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以来,同济大学为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在恢复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从院系调整时以土建为主的单科性学校,转变为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并重点与西德建立联系和以德语为主要第一外语,以期发挥同济历史上曾起过的吸收西德科学技术持长的桥梁作用。近四年来,我们的教学体制、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师资队伍结构、科学研究组织、科学实验设备等均有了较大的变化与发展。党的十二大提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号召,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促进我们更明确、更自觉地进行这方面的改革。我们要在总结、巩固已有成果的同时,探索新的改革,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开创新局面,把同济大学办成我国一所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国家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学校应当向社会开放,采取多种途径办学,多快好省地培养各种高、中、初级的人才。我们在培养高级人才方面,一则除招收脱产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外,正着手招收在职的和采取自学考试方式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再则积极发展生产部门迫切需要的高级管理干部、工程师的各种培训班。在培养中级科技人才方面,除全日制大学生外,学校计划大大发展函授教育、夜大学及自学考试等培养形式,这类学生人数将接近甚至超过日校学生数。由于目前我国各部门,包括高等学校内部,初级技术人员非常缺乏,我们正筹办脱产的和半脱产的大专、中专班,培养少量的初级技术人员,以满足学校内部和社会的需要。我们还把支援边远地区如云南、新疆的院校开课和培养师资作为培养人才的任务之一。今后将进一步加以发展,包括派教师到上海市有关部门及郊县,举办各种培训班,以充分发挥学校力量为国家多多培养人才。

高等学校的另一主要任务是开展科学研究,以适应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的需要,同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发展新的科学技术做出贡献。我国工农业等各方面的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造,对科学技术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时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必须适应这个要求,联系实际,面向社会,从中央到大、中、小城市,从城市到农村。在重视理论研究的同时,大力加强应用研究,广泛开展咨询服务工作,其中突出的是当前有关城市建设、重大工程等决策性的问题和重要产品的攻关课题。

我校正在现有的科研和咨询服务工作专职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专职的与教学、科研、咨询服务三结合的队伍,以开创学校科研的新局面。实践证明,这也必将开创教学改革的新局面。例如我校环境工程系50名教师,1982年除接受了国家及市的15项科研项目外,还承接了19项工程技术项目,其中有吴泾地区、松江地区水污染控制的课题。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师结合城市给水及工业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指导81名毕业生做了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既完成了部分科研任务,又改革了毕业设计,提高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师生的积极性,并增进了教工的经济收益。

我国经济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开辟了人才流通的渠道,而且现代科学技术多是各学科互相渗透、结合,因此,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除积极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外,如何使学生的专业面宽、知识面广,这一要求日益迫切。前年我校设立土建结构工程试点专业,培养内容包括房屋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和海洋工程的有关结构,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个探索。今后,我们将一方面扩大专业改革的范围,另一方面考虑让学生以一个专业为主,兼选相关专业为辅来学习,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专业面广而且知识结构主次不同的人才。与此同时,增设新的专业,如医疗专业,加强理、工、医的结合,培养具有较好理工基础知识的医学人才。

在教学和科学管理体制上,我们已经完成按学科设系的调整工作。实践表明,高等学校内系很多时,有按大的学科设立几个学院的必要。把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的管理大部分工作量集中在几个学院,既有利于学校领导,又可减少系和校部的行政工作和管理人员。我们争取早日作这种改革。

为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现在的教研室组织形式必须彻底改革。我校几年来组织了一些高中初自愿结合的教学、科研小班子,实现工作上领导与被领导,业务上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多数成绩显著。今后要积极推广,成为我校教师的主要基层组织。但这不应是唯一的组织形式。要让一部分教师为“单干户”,现在已进行这种试验。这些教师不再由教研室安排工作,而是由本人直接向系或研究所承包教学和科研任务。我国解放前和有些国家现在的教师工作就是这样组织的。当然还要制订有利于教师在校内外发挥积极性的规章制度。

要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方面开创新局面,必须彻底改革吃“大锅饭”的现象,一般地加强工作的责任制和定额管理、鼓励先进等等办法,都是必要的,但还不足以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里教学、科研和后勤工作,我们认为都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并正准备将教学和科研任务连人、财务承包给系和研究所,进一步承包到教师个人或小班子;后勤则按企业性质改为承包责任制。但是必须强调,这样改革主要是为了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来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克服官僚主义观象,并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当然,要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除了学校本身的改革外,还涉及国家人事、财务制度和高教战线领导体制的改革问题。在高教领导体制中,我们在基层工作的同志感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婆婆多和管得太多、太死。我们希望这个弊病早日改革,使我们高校在中央的方针、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能够发挥基层工作的积极性,进行改革,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新局面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