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系两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79年7月)

李国豪

1979年7月27日,根据记录整理,原件藏同济大学档案馆,档案号2-1980-XZ-85

同志们:

党委要我把学校的工作给大家谈一谈。上半年,我大部分时间不在学校,情况了解不多,可能谈的不能全面反映学校的情况,反正把意见提出来,大家讨论。今天谈三个部分:一是上半年工作的回顾;二是今后的任务和工作,主要是今后三年的任务,中央八字方针是三年,结合谈谈下半年的工作,主要的提一提;三是谈几点体会,主要是就上学期和前阶段的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学校的工作,主要是贯彻党委的工作计划要点。经过半年来全校师生职工的努力,学校的工作、学校的情况究竟怎么样?我提出这样一个估计:上半年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同济大学,工作获得了良好的开端、学校出现了生动积极的新气象。这样估计是不是符合事实,反映了事实?恰当不恰当?具体的工作我这里不详细谈,主要根据党委工作计划要点大致谈一下。第一点就是积极向理工科和德文转变。教育部批准了八个新专业,今年都招生了。我们还是保持土建,原有的特色,今年增加了园林绿化、管理工程(主要是建筑工业管理)、海洋石油建筑工程专业。理科增设的是应用数学、应用物理,机电方面增加的是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热能动力机械,此外,还有德语专业。其次向德文转变。各方面积极努力,我们成立了外语系,特别是成立了德语教研室。当时这个教研室只有4名教师,经过各个方面的努力,现在调进了30名,勉勉强强能够应付德文教学的需要。再就是从七七、七八两届抽了200名学生学习德文,效果还是不错的,有些人都可以对话了。还有180名教师学习德语,其中24人要求比较高,基本上全力投入学德文。此外,外语系已做好准备,暑假以后在学校搞德语广播,教材、录音带都准备就绪了。教育部委托我们办了一个100名的留德大学生预备班,这对我们是一个促进。和这些相联系的就是和西德挂钩的工作。我到西德去访问,情况曾经向大家汇报了,向教育部也汇报了,教育部同意我们的汇报。现在波鸿鲁尔大学校长来了信,他们组织了专家组,准备九月底、十月初到我们这里来访问,同时在访问期间正式签订校际合作协定。另外,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过去口头上和我们建立了联系,校长也写信来,跟我们商量,征求意见,是不是今年冬天或明年春天来我校访问。西德还有一个杜依斯贝尔格(即杜伊斯堡)协会,他们来人访问,表示愿意和我们合作,他们答应给我们三个德语教师到西德进修的名额。向教育部汇报了,教育部表示赞同。我们学校图书馆里还成立了德文科学教育情报资料研究室,搜集整理资料,供校内外各方面参考。

第二点是改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上半年可以说是在总结三十年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了一些大的问题,比如学工、学农、学军怎么安排的问题,理论教学的问题,都是过去争论得很多的问题。通过讨论,教务处和各系都在此基础上制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和简要的教学大纲,做了一个初步的安排,作为探索教育改革的一个出发点,通过实践可不断改进。计划统一每学期学时20周,这样便于有些课程的选读,共同课程的修读,试行学分制。其次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基础课教师比较紧张,而小班上课浪费人力,所以实行了(至少一部分)大班上课,并开展了一些教学法的研究活动,当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过总的来说是朝好的方面改进。上学期还组织了部分教材编写工作,究竟怎么样搞好教材建设,要重新研究。过去的一些做法有问题,我想后边再谈。我们的函授工作,今年又恢复了给水排水,供热通风,道路工程专业。工作做得比较早,比较积极。教育部很重视。在我国,函授要大发展,在我校也要大发展,因为这是个多快好省的途径。

第三点科学研究方面。这个学期在落实科研任务,组织班子各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我们报的两个研究所、四个研究室,教育部就要批下来了。还有海洋研究室,将来可以继续报。有的只要党委批了就可以进行工作,上学期我校有一部分教师参加了国内的学术交流活动,还有一部分教师参加了国际的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的有俞调梅、朱伯龙、蒋大骅、黄鼎业等几位同志。国内外到我校来讲学的也不少,就不详细谈了。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设计任务,同济过去没有很好解决,教育部要求我校成立一个有专门编制的设计院,也明确了具体任务。设计院可在过去积极努力的基础上,建立正式编制,补充力量,这样好开展工作。

第四点是关于提高教师和教辅人员的工作。关于这个方面,上学期做得相当多,大面积的外语补课,开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的进修课,许多教师进行基础理论方面的补修,还有一部分教师到外校去进修,约五至十名,也有的派到国外去进修了,到西德去的有两位外语教师,教育部考取的现在还没有全部出去,将陆陆续续出去了。

第五点后勤工作主要的成绩是有树立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思想,在食堂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个新的尝试,使食堂工作有了好的转变。学校基本建设的工作是繁重的,但从我校完成任务情况来看,在上海市高校,可能在全国的高校(可)称是领先的,现在为止,完成了全年任务的40%。我们还应该争取多上一点。其次进行了几个楼的房屋分配工作,和“四人帮”那个时候的做法不一样了,明确照顾教师的工作条件,贯彻计划生育的方针,不是全部按人口。上学期我们还增添了不少实验设备,恢复了过去破坏得很惨的物理实验室,尽管看起来还是很可怜,但从无到有,能够添置一些,恢复起来,是我们的教师和设备处努力的结果。

回想刚刚粉碎“四人帮”的时候,我们对一些问题还不很明确,那时我们只是提土建为主的理工大学。后来方毅副总理九月份接见西德访问团的谈话和十月份他到西德访问时的谈话,我们看到了以后,党委制定了向理工转变、向德文转变的规划,得到了方毅副总理的支持和教育部的批准。上半年,我们方向明确了,也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我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就是刚才说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同济大学取得了良好的开端,出现了初步的生动积极的新气象。

二、今后的任务和工作

自80年代至90年代一个相当长时期的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同济大学。社会主义新同济大学究竟有哪几个特点,我想要有这么三点:第一点,新同济是多科性的理工科大学;第二点,以德文作为主要的外语;光是这两点还不行,还应该有第三点,就是新同济的师生职工都应该具有社会主义的思想,共产主义的考量观。否则,我们的大学就会和资本主义的大学没有什么差别,就算不上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学了。联系到这个问题,我简单汇报一下方毅副总理来学校视察时的一些谈话,他鞭策我们,鼓励我们办好这样一个新的同济大学。他首先谈了同济德文的问题,谈了我们国家根据党中央的政策,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但是学美国的、日本的,而且德国的、法国的都要学。他着重谈了德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他说德国人的思想,思维逻辑性很强,思维很有深度。他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哲学深度是很少有的。他还谈到工业方面,宝山钢铁厂的设备是许多国家提供的,有日本的、美国的、德国的。方毅副总理问宝钢的同志说,你们比较倾向于哪一国的?宝钢的同志回答说,他们倾向于德国的。我们也知道五十年代学苏联,苏联好多东西就是德国的东西,连符号都是德文符号。我们要学德国,同济主要是学德国,学德国当然要学德文了,方毅副总理要我们一定学好德文。他说我们是尊重历史的同济大学,有过去那个学德文的传统,现在要培养懂德文的干部及建设方面的人才,以后要恢复用德文上课。他提的要求很高,意思是同济大学将来毕业的人能够到德国去。方毅副总理说以后派人去西德主要是同济大学派出去。今后同济大学的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安排去西德进修。他提出我们的教师都应尽量到西德进修提高。这样,我们对教师的德语学习,在速度上要加快,面也要更广些,这是新同济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就是多科性的理工科大学,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以前我们提出土建为主,现在我们把土建的尾巴割掉了,就是提理工科,并保留发展土建的特色,教育部也表示同意。回想起来,我们的思想也是逐步发展的,我很坦率地说,粉碎“四人帮”以后,海洋系是不是留在同济,是有争论的,现在我们要建成多科性的理工科大学,所以海洋系还是留在同济,在同济发展。我们现在不受土建的框框了,凡是有利于四个现代化,对于吸收西德先进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我们能够办的,国家也同意我们办的,我们就办。我们应该采用这样一个方针。关于“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问题,我要提一下,在西德看了,在日本也看了,他们有些研究室,完全是没有专业的研究室。所以我们学校,以后设研究室,要破老框框,应该设一些没有专业的研究室。我向方毅副总理汇报了我们理科设了物理、数学,他问我们化学设了没有,我们说预备设的。方毅副总理就说,西德化学是很有名的,尽管上海有化工学院,可是同济还是应该把化学专业搞起来。希望建材系的同志们积极地从事筹建工作,我们无论如何争取明年搞起来。方毅副总理很强调多科性,要我们积极地把理工科搞起来。

第三点,要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共产主义的考量观,这一点非常重要。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思想上出现一些波动,有一段混乱,这是很自然的,过去“四人帮”把许多东西搞颠倒了,搞不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了。邓副主席讲了四个原则以后,比较清楚了。如果我们学校的师生职工没有社会主义的思想,没有共产主义考量观,学校办起来也会成为和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的大学,甚至比资本主义还要资本主义。现在我们就有些风气坏了,例如有的人就赤裸裸地提出要给自己计等,我讲师,要加一级,如果我们不加强这方面的思想工作,将来搞下去问题就大了。这是我们今后最艰巨的任务。因为你搞学德文也好,搞理工科的业务学习也好,搞实验室的建设也好,这些还比较容易,思想建设我看是最难。许多东西泛滥,值得我们大家注意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树立社会主义新风气。

中央提出八字方针,我们三年搞点什么,不成熟的提出来几点,和大家商量。第一完成向理工科和德文转变的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的标志是什么?有三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所有增设的新专业,三年里都要招生了。第二个指标是建立的研究所、研究室班子都要健全了,学术活动的制度也要健全了,能够正常地开展研究活动。还要开展科研合作。三年里,我们不仅要搞国内的科研合作,还要搞国际的科研合作。第三个指标就是我们的教学科研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国际60年代、70年代的水平(有的达到60年代水平,有的达到70年代水平)。在德文转变方面,也提三点。①所有的教研室,研究室都有能够懂德文的教师。马列主义教研室也应该懂德文。方毅同志说了,马列主义教师首先要懂德文。《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资本论》三本书都是用德文写的。所以,我认为马列主义教师不应该例外,时间可以按实际情况安排一下。懂得德文的人数最好是多一点,至少有两个也好办一点。我们提出这样一个奋斗目标,三年里派出30名到50名教师去西德进修。现在的关键是德文过不了关,还有业务。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就看我们本身的努力和德方的支持。②少数课程重点采用德文教学。现在有一个问题要提出来,我们200个学生学习一年德文以后,要分配到各专业去,德文怎么上,不上就会忘掉。有少数课程重点用一点德文教材的话,那么他们的德文水平就可以不断地提高。我们的学生将来还要排一点德文课。根据条件采用德语教材。③就是部分的教师和研究生能够用德文写论文和报告,少数也好。第二个问题,怎样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的问题,我们学校也要贯彻这八字方针。在开人代会的时候,听到邓副主席重点考虑的是体制、班子、作风问题,这给我一个启发,根据这个,我提出设想。关于体制方面,要调整、改革系、教研室的体制。到西德和日本看了以后,我觉得像我们这种教研室不行,庞大得很,一个教研室几十个人,没有一个教研主任领导得了。一个教研室很多学科搞在一起,拿道路教研室来说,实际上是道路、材料、勘测,还有路基路面,而教研室主任只是搞某一个方面的,事实上很难领导。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教研室取代了系一级的职权,从教学计划、教学安排到实习、实验全部由专业教研室包了,这是不合理的。应该把制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工作放到系里边去,系里要承担这个责任,否则不适应今后教学科研的需要和发展,应该把教研室的职权真正转到主要是搞教学科研,其他事情不要多管了。因此教研室要逐渐改革(我们不要一窝蜂,十几年一窝蜂把许多事情搞乱了),重点的逐步来,把教研室按学科分得细一点,精干一点。建工系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的了,因为建工系没有一个教研室是包罗万象的。要坚决朝着这个方向改,把教研室分得细一点,甚至设想同一类的课程,可以组织几个教研室。我们学校有些方面有缺点;老人多是好事,也有缺点,几棵大树摆在一起不好成长,把树分开一点,容易成长。同一门课程我们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这样便于大家独立,真正百家争鸣。

关于土建方面的专业机构怎么去组织,请大家来商量一下。土建方面是搞土木一系,土木二系,还是怎么搞法?也有建议把海洋建筑工程、桥梁、地下工程、建筑工程搞成一个结构工程系。大家议论议论,如果意见一致,我们就开始行动。土木这个摊子反正要调整,现在这个样子不好办。电算研究室,当时搞到结构所,主要是考虑争取条件有利一些。而电算显然是学校一个共性的东西,大家研究一下,是不是成立一个计算中心。还有一个问题要大家议论的,就是有的既是系,又是所的,这个关系怎么处理,要进一步研究。

关于人的调整,我谈几个方面。我们的教师和教辅人员比例显然失调。西德高校的教师和教辅人员(包括打字员、实验员、资料员)的比例是1∶1,我们要想办法调整,补充教辅人员。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和基础课教师比例失调。基础课教师占全校教师30%,而教学时数和教学任务却占全校的70%,我们要加强基础课、技术基础课的教师。还有,我们学校行政方面、后勤方面的职工比较多,要想办法把这方面的职工更多地调整到教学科研基层去,因为学校教学科研算是生产的第一线。我们学校职工和行政干部521人,教辅人员只有250人,工人292人,后勤工作人员差不多500人,直接和教学科研有关的人太少,现在必须想办法调整,否则难以发挥教师的作用。现在教师工作中,也要充分挖掘潜力。全校有1500名教师,上课的只有400名多一点,400名里上六节课以上的还很少,其余的人可以做科研。

关于整顿,我们学校什么是重点,重点是整顿教学、科研、行政人员的作风和学风。“四人帮”时候,作风和学风都带来了很大的破坏,有的人就是顺着领导夸夸其谈,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这种风气非常坏。现在不是政治学习少不少的问题,而是怎么提高政治学习质量的问题,这里首先要改变学风,特别是对党员干部、党员。现在有的党员比群众还难办,调工作调不动,调到外地调不动,校内也调不动,“党员”成了抗拒组织,高人一等似的,学习起来讲的都是马列主义,做的就不是了。这个学风很成问题。还有一个作风,现在的工作效率之低,真是难以想象。踢皮球,一个公文拖啊拖啊,这是全国性的一个灾害,我们学校里也很严重,要整顿。不整顿,制定了规章制度、岗位责任都是没有用的,思想不转变很难搞。这就是我们整顿的重点。

关于提高水平的问题,三年里,我们要大力提高教师、科研人员、教辅人员、党政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政治思想水平、教学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这个问题很迫切。教师是感觉到了,要写教材,要上课,必须赶快提高,否则课教不下去的。华主席、邓副主席对党政干部学习业务,提得很高,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大家足够的重视。方毅副总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也是很早参加革命的,自学了英文,许多科学技术他都去学习。蒋南翔同志在清华大学任校长时,也在学,李昌同志做哈工大校长时也在学。要有足够的重视,就是要排除万难、雷打不动地学。这一点不光是党委校部的领导同志,总支系的领导也要注意的,特别是年纪还不太大的,50岁以下的,更应该抓。因为许多东西总是在第一线,任务摆在那里,不学习过是过得去的,要应付总是可以应付得过去,但真正把它做好,就非学习不可。华主席提了要“团结,团结,再团结,学习,学习,再学习”,对学习提得很高。提高业务水平,政治思想水平是我们的先决条件,这个不提高,管理水平,教学、科研水平也提不高。

第三,就是做好和波鸿鲁尔大学、达姆施塔特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及与其他单位的学术交流。今年九月底西德的专家代表团就要来了,就要签订一些具体的合作的协定。我们不光是派人出去,还要请他们的人来讲学,还要和他们共同搞点科研,开展合作。西德也不光是这两个单位,还有其他的。也不光是西德,还有美国、日本,其他方面,只要是好的我们都要学,要做好国际的合作、交流。

第四,三年里要搞好最急需的基本建设,特别是实验室和现代化设施的建设。要建现代化的教室。现在进行一次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要做一个报告,要放幻灯(片),还要在窗上拉起黑布,热得一塌糊涂。将来西德的人来了,美国的人也来了,日本的人也来了,就是我们这样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对人家很难。上次我到日本去,日本的地震专家武样清就问我,我们这儿能不能放16毫米的电影片。人家就怀疑我们,怕带来了片子没机子放。所以,这方面我们无论如何要跟上去,这是国际交流中必备的重要的东西。

具体谈到今年下半年的工作,还是根据党委的工作计划要点,该继续的继续做,没有做的,积极抓起来。这里我主要提一下我们应该注意的,一是德文学习的问题,要加快,并扩大教师学习的面,因为方毅副总理对我们提的要求比较高,也非常明确,我们要赶快做。否则,领导让我们出去呀出去呀,我们说派不出去,这就不好了。二是和西德校际合作的问题,他们的专家组就要来了,就要签订具体的正式的合作协定,明年就要动起来了。今天这个会开了以后,就要和有关教研室商量,将来怎么搞法?三是下半年重点试验改革,调整体制,建立小型精干的高、中、初结合的教学、科研班子。四是要抓好学生、研究生的教材建设,请一些教学水平、学术水平较高的老师来写,必要时配备一些助手帮助他。我们要采取百家争鸣的方针。不要吃大锅饭,不要一本教材组织三四个人一道写,这样做不对头。五是教职工、学生的考核问题,过去考核是采用群众评议,我觉得不要单独用这个方法,一个人一年的工作,人事处总要有个底子的,系里也应该对一个人一年里做了些什么,做得怎么样,工作的态度如何?要记录一下,开始可以简单一点,以后逐步详细起来,这要形成一个制度。过去我们没有记录,都是要到提工资的时候,计等的时候,临时搞资料,大家凭印象,这样搞法不恰当。

还有一个教辅人员的培养工作,下学期各方面要努力,抽调一些人进行培养,教学辅助人员也是一支重要的队伍,不能忽视的。

三、谈四点体会

第一点,要正确领会,积极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我们学校工作重点的转移,也是全国工作重点转移的局部的缩影。方毅副总理谈了同济大学该怎么办,当然不是他个人的意见,实际上是代表党中央对同济大学的一个意见。如果不正确领会,积极贯彻,我们今年的工作计划不可能提出来,只能还是老一套。大的来说是耽误了我国四个现代化战略部署的落实,小的来说是同济大学不知道怎么办。党委正确地领会中央的方针,积极地加以贯彻,这个学期同济大学的方向就明确了,工作也有一个好的开端了,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各个部门,各个系、所的职责,而且不光是党内,是大家都要注意的。

第二点,要搞好安定团结,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今年上半年,学校的工作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与党委贯彻中央的方针,平反冤案、错案、假案,把一些人的隔阂解开,争取大家的团结是分不开的。通过一些工作,大家心情舒畅了,在中央四个现代化的号召之下,大家积极性迸发出来了,因此,基层、人事部门、教务部门、科研部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很多的工作,都是积极地在继续做工作。现在团结加强了,大家的积极性初步发挥了,还不能说是发挥得很大了,今后还要加强这个工作。

第三点,我们还要解放思想,总结经验教训,积极而又稳步地大胆前进。我举个例子,比如修订教学计划,对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军、学工、学农的问题,怎么安排?只能解放思想。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制订出新的教学计划。关于专业设置的问题,过去我们只有土建,没有理科、机电,三十年的经验表明这个学校办不好。后来我们总结经验要办理科,我们是大胆,而且又稳步前进的。我们搞工作还是要有点胆子,可是也要稳,过去有过教训,不稳搞得自己很被动。从上学期所做的工作和下学期的安排来看,不是完全脱离实际条件,搞唯心主义的大跃进,而是有一定的条件的。设置新专业,我们都是把每一个专业国家需要的情况、现有的师资、试验室条件等向教育部有关部门做了介绍的。这样做对我国四个现代化有利,对我们同济大学也有利。比如抽200人学习德语,这个问题看起较小,可是从我们的速度上看,比新生入学后再开始学要提早一年半,虽然数目不多,但这个先头部队对我们今后很有利。

第四点,我们还是要发扬不怕困难,勇挑重担,艰苦奋斗的精神,从50年代过来的同志都有这个经历,52年我们办新专业的时候,真是从无到有,艰苦奋斗搞起来的,这次大家还是发扬了这个精神。数学、物理两个教研室都曾被撤掉了,物理老师也不教物理了,物理实验室也被拆光了,所以办物理专业是很困难的,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调了几个人,工作也做了一些安排,大家有信心办了,这个精神很可贵。教学也是这样,一下子要七七、七八届学生的教学大班课,还有教师的高等数学课,研究生的高等数学课,还要筹办新专业,任务是非常重的,但是,数学教研室的同志们还是不辞辛苦地把这个担子挑起来了,精神焕发地来干。办新专业,教师不够,我们就招研究生,这对我们补充师资是很有帮助的。今后我们还要发扬克服困难,勇挑重担,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我相信在党委的领导下,在方毅副总理,教育部领导和上海市委领导的支持下,大家奋发图强,新同济在80年代至少可以打好一个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