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我校恢复为综合性大学并与西德建立联系的报告(1978年12月4日)

同办(78)字第59号

(原件藏同济大学档案馆,档案号2-1979-XZ-5)


方毅副总理、刘西尧部长:

十一月十六日方副总理对我校《关于我校恢复用德语教学传统的请示报告》的批示“请刘西尧同志研办,此事我已面告过,应抓紧进行。德方也愿意同我合作,大力支持”和刘西尧部长十一月二十日的批示,给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我们很大鞭策,大大地促进了我们的工作。我校党委对领导的批示,进行了深入的学习、领会和讨论,并提出了初步的设想,于十一月二十二日派一位副校长专程前往北京,向教育部领导作了汇报。根据教育部领导的指示精神,我校党委又进行了研究,提出将我校恢复为用德文进行教学的综合性大学并与西德建立联系的初步方案,十一月三十日向上海市革委会教卫办负责同志作了汇报,又根据办领导的意见对初步方案作了修改,现将这个方案报告如下:

一、我校概况和与西德建立联系的有利条件

同济大学前身同济医学堂,成立于1907年,最初是德国人创办的。1917年“收归国有”,1927年改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医、文、法五个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并设有新生院和附中。新生入学后,先在新生院学一年德语,第二年开始学习大学课程,多数课程采用德文教材,用德文讲授,有些课程直接由德国专家讲授,在校的中国教师多数是德国留学生,到解放前夕,基本上还是保持用德文进行教学的传统,解放后,经过院系调整,取消了理、医、文、法四个学院和新生院,外语课全部改成俄语。从此,用德文教学的传统没有了。经过20多年的建设,目前,我校已发展成为具有建筑规划、工程结构、建筑材料科学、环境工程、交通工程、海洋开发、机电、数学、物理、工程力学等学科和结构理论研究所、交通工程研究所、建筑设计院等较大规模的理工大学。由于解放前同济的德国教师多,留学德国的教师也多,与德国科教界有关人士接触频繁,经常有书信和科学技术资料往来,因此,同济一直在德国科教界中有很大影响。在粉碎“四人帮”后,西德科教界人士来我校参观访问日益增多,仅今年就接待了好几批。今年九月廿二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科教部国务秘书约希姆森先生来访。我校张德龙、翁智远副校长同约希姆森教授进行了会谈,双方对加强联系、互派留学生、共同进行科学研究都表示很大的兴趣。在此前,方副总理于九月十五日在北京接见约希姆森教授一行时,已谈及我校恢复用德文教学和与西德加强联系的问题。十月间,方副总理在访问西德时,同西德各州教育部长会议主席瓦尔特。布劳恩会谈中,关于恢复同济大学用德语教课的这个传统和重新与西德的科教界接触,并且欢迎客籍教授到上海讲课等谈话,给我们鼓舞很大。

为了做好与西德建立联系的准备工作,我们已举办了两个教师德语进修班,并正筹办德语“四会”班和普及班,使更多的教师尽快地和更好地掌握德语。

西德在科学技术方面是很先进的,很多学科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并有其独特的风格。我们认为,恢复同济大学为综合性大学,并与西德建立联系,使我校成为我国引进西德先进科学技术的一条渠道,学习西德高等教育经验的一个点,这对我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十分有利和十分必要的。

二、恢复和建设新同济的设想

为了较全面地学习、吸收、引进德国先进科学技术,积极恢复同济用德文教学的传统,有步骤地把同济办成吸收德国专长、具有特色的、理工医文结合以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培养优质人才和早出科研成果作出较大的贡献。

为加速工作进展,初步考虑与西德一、二所大学(如阿亨大学),建立固定的伙伴关系。参考老同济和西德有关大学的院系设置,拟成立理、工、医、文四院,学科设置如下:

(1)理学院: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等。

(2)工学院:包括土木、建筑、测量、材料科学、海洋开发、环境工程、机械、电气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技术、企业管理、冶金、化工、航空航天、核工程等。

(3)医学院:包括医疗、药物等。

(4)文学院:包括德国语文,历史、哲学、艺术等。

为把我校建成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就上述有关学科,在现有的研究所、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相应的科学研究机构。

三、实施步骤

遵照华主席“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指示精神,按既定目标,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到1985年建成理工医文结合的综合性大学。

在改造和提高现有专业的同时,积极筹建新专业,其中首先是理科和尖端科技专业。充分利用校内现有条件,挖掘潜力,并争取国内兄弟院校的支援,尽快上马,对于某些尖端科技缺门专业,实行“三引进”,即聘请德国教师,引进德国成套教材、图书、杂志和教学与科研实验设备。具体拟分三步走:

第一步:1980年前,参照西德高校办学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调整、改造、加强原有各专业,如土建、机、电等。同时全面筹建理工各专业,争取理工各系在1980年都能招生,文科德语专业1979年就招生。

第二步:1981年至1983年,继续巩固和发展已建的理工各专业,同时筹建医科和文科各专业,使医疗、药物、德国历史、哲学、艺术等专业全面招生。

第三步:1984年至1985年,继续抓好校舍扩建、实验室建设和师资培养等项工作,完成校院建制,全面建成理工医文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

四、具体措施

(一)当前与西德建立联系的做法:

(1)明年初,由学校党政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十至十五人的考察团,到西德考察,时间一个半月左右。考察对象以西德方面认为适合的学校如阿亨大学及其他有关的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

(2)明年上半年,聘请德国专家17名来校讲学,并帮助我们进行有关新专业的规划及各项筹建工作。专家包括土木、建筑、测量、材料、机、电、化工、海洋、数学、应用物理、无线电、计算技术、自动控制、企业管理、冶金、航空航天、核工程等各一人。其中:冶金、航空航天、核工程等专家只参加规划工作,时间三个月左右。其他专家因有讲学任务,时间暂定一年。此外,另请五名德国语文教师来校讲授德语。

(3)从明年起,每年选派50名左右的教师、研究生、大学生去西德留学。

(4)着手引进各专业的成套教学与科研仪器设备、教材和图书期刊资料等。

(二)在师资、学生、基建等方面急需做的几项工作:

(1)明年初,从上海外语学院、复旦大学等校调配一批德语教师来校,以加强现有德语教师力量。

(2)将1951年调往武汉医学院(原同济医学院)的部分骨干教师调回我校。

(3)尽量调配过去和现在德国留学生中的有关人员来校工作。

(4)明年初,从77届、78届学生中选调200名学生专门学习一年德语后,转入即将成立的新专业学习。

(5)1979年招收新生,大部分定为五年制,先学一年德语,再学大学课程,到入学新生基本掌握德语时,学制仍改为四年。

(6)调拨上海市一两所医院为附属医院。

(7)改上海杨浦中学为同济附属中学。此外,请教育部统一布点,建议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及各省确定几十所中学开设德语课,为我校提供学生来源。

(8)1979年建造50户专家宿舍及有关服务设施,共约一万平方米。其他基建项目陆续另报。

以上报告当否,请批示。

同济大学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