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承浩:挺身挽救抗战物资的机师楷模

“希望你们教训、指导我成为一个钢铁、赤血的孩子!”

这是周承浩自我成长的追求

也是他立志为国求索的内心写照

他是读书济世的爱国青年

参加学生运动,争取民主自由

投身抗日救亡,誓志驱除外辱

在实际行动中坚定信念

他是机智果断的机师楷模

发挥精湛技术,支援战时军工

挺身危急时刻,挽救抗战物资

在后方战线上临危不乱

他是舍生取义的民族英雄

面对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

横眉冷对顽敌,坚决斗争到底

在信仰指引下无所畏惧

本期“同济英烈”

我们共同缅怀革命先烈周承浩

感悟这位进步青年的殷殷爱国情、拳拳报国心

周承浩(1918~1943),江苏省嘉定县人。1933年9月考入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学校机械科,1937年随校迁至金华,后离校赴长沙。1940年来到贵阳,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运务处任工程师。1941年撤至缅甸,在国民政府腊戌汽车修造厂工作。1942年1月日寇入侵缅甸后,组织工人将百余辆汽车安全撤回国内。1942年6月被国民党西南公路局特别党部特务逮捕,1943年春被杀害,时年25岁。

周承浩(1918~1943),乳名中和,曾用名周浩,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娄塘镇人。1924年就读于娄塘小学。1930年随家迁往嘉定县城,后就读于嘉定县立初级中学。少年时代,他热情奔放,爱交朋友,个性刚强,富有正义感,并曾跟随大哥哥、大姐姐们参加过嘉定地区青年团体——疁北青年文化协进会的一些社会活动。1932年“一·二八”事变期间,周承浩家的住宅被毁于战火,因此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对日寇仇恨的种子,确立了他立志“读书救国”的信念。

图:《国立同济大学概览(1934)》中的附设高级职业学校学生名录

1933年,周承浩初中毕业,适逢位于上海江湾的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学校正在招生,他便报名应考,并被机械科录取。来到江湾就读后,富有爱国热情、年轻单纯的周承浩面对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不知何去何从,曾一度有过加入国民党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承浩亲眼目睹了国民党一系列倒行逆施政策及产生的后果,开始对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感到失望;同时,在风起云涌的爱国救亡运动尤其是遍布全国的进步学生运动的感召下,他逐步对共产党产生了亲近感。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1935年底,周承浩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声援北平“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的上海学生赴南京请愿等活动。1936年8月,周承浩当选疁北青年文化协进会第四届理事会监事。①

1937年,因日寇进犯上海,周承浩随国立同济大学迁至浙江金华。当年底学校迁往江西赣州时,周承浩离校并来到长沙,投奔在长沙的同乡、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工程师周观海。②1940年,周承浩与国民政府相关机构一同辗转抵达贵阳,并在资源委员会运务处任工程师。目睹国家危难,亲历颠沛流离,周承浩已下定决心抗日救亡,并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愿为抗日斗争流血牺牲。他在给父母的信中附寄的照片背面“誓言”:

亲爱的父母亲:

希望你们教训、指导我成为一个钢铁、赤血的孩子。

……

图:吕舜祥在《国难苦度记》中描述了与初中学生周承浩在长沙偶遇的情况

在贵阳期间,周承浩与中共党员陈济民交往密切。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陈济民被捕,周承浩也因有“异党嫌疑”遭中统特务搜捕。为躲避搜捕,周承浩潜往缅甸,并与中共地下党员黄洪年(黄豪)一同在位于滇缅公路终点的腊戌汽车修造厂担任技师。此时的周承浩已掌握了相当娴熟的修造技术,并能通过机器运转的声音初步判断机械的运行状态。由于有技术专长,又善于与同事们打成一片,周承浩深受工友们的敬佩和喜爱。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42年1月入侵缅甸,其后续进攻目标直指云南保山。在滇缅公路随时可能被切断、腊戍汽车修造厂及百余辆运输汽车面临危险的关键时刻,周承浩挺身而出,组织全体汽修人员果断采取行动,赶在5月初日军进逼怒江之前顺利将车队安全撤回国内。由周承浩负责断后的车队全部进入国内后不久,我边防守军便炸毁了连接怒江两岸的唯一通道惠通桥,阻断了日军继续北上的道路。

然而,令周承浩未曾想到的是,挺身挽救了抗战物资、回到了祖国怀抱,等待着他的却是一张追捕的大网。1942年6月初,周承浩抵达昆明。休整半个月后,他离开昆明去贵阳探望亲友。6月20日,周承浩抵达贵阳。不幸的是,第二天他便被国民党西南公路局特别党部调查室的特务以“奸党分子”的罪名逮捕,并先后被关押在贵阳城内的大井坎监狱和战时青年训导团贵阳收容所的黑牢里。③

在被关押期间,周承浩承认确曾资助过一个家居贵阳的遇害同事的妻子,但他认为这是人之常情;他也确认开除过一个只拿钱不做工且专门惹是生非、诬陷好人的属下,并认为这样做是职责所在。面对敌人的刑讯迫害、威胁利诱及为他拟就的承认自已是所谓的“奸党分子”的口供和悔过书,周承浩毫不屈服,断然拒绝签字。由于周承浩态度坚决,又没有确凿证据,特务们只得将其继续关押,期间未再提审过。

1943年春,为纪念所谓的“4·12清党”日,国民党反动派决定对部分“冥顽不化”分子处以极刑。4月12日晚,周承浩依依不舍地与难友们道别,并委托他们找机会将他遇难的消息告诉家人。随后,周承浩等被特务们押到红边门外秘密杀害。

图:1946年4月12日《新华日报》刊载的追忆周承浩的报道

1946年4月12日,《新华日报》发表署名“圣血”的文章:《十九年来流了多少青年血!“四·一二”忆周承浩》,对周承浩的主要经历及遇害经过作了回顾,对他的遇害表示哀悼,对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战和反共迫害予以了强烈谴责。新中国成立后,周承浩被追认为烈士。

1993年周承浩牺牲50周年之际,周承浩就读机械科时的同班同学、原重庆市冶金局副总工程师、重庆市人大常委邓创之特填词一首纪念周承浩:

菩萨蛮·忆承浩雄心

壮志三山铲,西南驰骋身心献。

昂首进牢营,展开新斗争。

酷刑增激愤,利诱安能近。

烈谱表英雄,永铭千古功。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