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光:投身人民解放事业的爱国青年

“日本人已打到这儿来了!”

这是刘敬光懵懂之时流露的殷殷爱国情

也点燃了他的红色革命生涯

他是追求真理的进步青年

参加抗日救亡,投身解放斗争,诠释爱国激情

致力民主运动,坚持团结护校,尽显果敢机智

在第二条战线上勇斗顽敌

他是巩固政权的革命战士

不顾女友劝阻,坚定服务西南,保障新生政权

开展征粮宣传,发动当地民众,夯实斗争根基

在革命新征程中奋不顾身

对待革命事业,他不顾安危、奋勇争先

面对土匪袭击,他顽强抵抗、坚决还击

本期“同济英烈”

让我们缅怀革命先烈刘敬光

感悟这位有志青年对党和人民的深深热爱

英魂记忆:

刘敬光(1928~1950),原名王荣敦,四川宜宾人。1943~1949年间,先后在同济大学附中和工学院机械系学习。在校期间,他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奉调赴江苏常州参加军管工作;6月参加西南服务团,12月任四川酉阳地委组织部干事,1950年2月担任酉阳地委工作队指导员。至龙潭区开展征粮工作期间,在与土匪的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22岁。

刘敬光,原名王荣敦,1928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古柏乡。王荣敦幼年时父母便相继去世,后由其兄长王荣增抚养长大。他自幼喜爱数学,尤其擅长珠算。读小学时,懵懵懂懂的王荣敦已开始表现出爱国热情,他经常把中国地图拿出来,指点着对同学们说“日本人已打到这儿来了!”

1939年从古柏乡小学毕业后,王荣敦进入宜宾县立中学读初中。1942年,他又来到省立宜宾中学读高中。中学期间,他参加了抗日宣传队,常与同学们一起高唱抗日救亡歌曲,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人的仇恨。1943年,王荣敦考入当时已迁至南溪县李庄镇的同济大学附中。1946年4月,王荣敦随同济大学师生一道踏上了复员上海的旅程。随着师生陆续返回,学校于同年12月在上海恢复教学。1947年,王荣敦高三毕业,经入学考试合格后由附中升入大学部机械系就读。

《国立同济大学1947年录取新生名册》中的“附中毕业生升学抽考合格名单”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并发动了全面内战。为了揭露蒋介石政府“假和平,伪民主”的真相,王荣敦一边认真学习课堂知识,一边积极参加“抗暴”“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一系列反蒋斗争,并通过斗争加深了对美蒋反动派的认识,提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1948年下半年,他还参加了学校工学院党的秘密外围组织“乐群社”。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陆续集结于长江北岸,蒋介石反动政府面临崩溃的边缘。面对时局的快速发展,因惧怕学生“趁机闹事”,上海市政当局千方百计地哄骗学生离校返乡。为了挫败反动派的阴谋,同济地下党带领各进步社团深入师生群体,积极动员师生员工同舟共济、保护学校,防止反动派搞破坏活动。其间,王荣敦利用各种机会走访师生,宣传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和团结护校的重要性。

1948年4月,《国立同济大学四川宜宾县籍学生名册》

当时的同济校园内拥有受上海地下党学委领导的中共同济大学总支、中共浙南特委上海支部、中共江南工委(即茅山工委)同济支部等多个地下党组织。经过培养和考察,中共江南工委同济支部决定吸收王荣敦加入党组织。1949年2月5日,王荣敦参加了在同济大学工学院附近荒僻处举行的入党宣誓仪式。在宣誓仪式上,由江南工委委派主持仪式的陈静同志分析了上海所面临的形势,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广泛宣传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发动工人和学生护厂护校,严防敌人撤退时搞破坏,同时要加强策反攻势,逐步分化和瓦解敌人。王荣敦全神贯注地听着,并将组织的要求牢记于心中。

根据党组织的安排,王荣敦立即全力以赴地开展了发动群众和策反军警的工作。他在徐汇、卢湾、长宁等区大量分发或寄送来自于新华社或摘录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的宣传品。其中,《告各界人民书》要求大家团结起来护厂护校,反对迁厂迁校,防止反动派破坏设备、财产和档案;《告国民党党政军警人员书》刊载了“惩办战犯条例”,警告他们不准镇压群众、破坏人民财产,敦促他们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立功,争取宽大处理。4月下旬,王荣敦还参与印发了毛泽东、朱德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虽然发送给国民党党政军警机关及其头面人物的宣传品主要通过邮局寄发,但这项工作仍具有相当的危险性,稍不留意很容易被敌人发现。最终,不顾个人安危、机智果敢的王荣敦圆满地完成了党组织布置的各项任务。

1949年4月23 日晚,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中心南京。4月26日,深感末日来临的上海国民党反动政府在撤退前夕实施了大搜捕(即“四·二六”大搜捕)。当天凌晨,上万名军警紧急出动,在同济、交大等大中学校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4月28日,国民党军队强行进驻设在其美路(今四平路)的同济大学工学院,学校师生被迫迁至位于四川路(今北四川路)末端的文法学院(今复兴初级中学所在地)。当天下午,中共江南工委通知同济支部,要求支部的19名党员立即编组前往江苏常州解放区接受新的任务。接到通知后,王荣敦便与同志们一起火速赶往目的地。

王荣敦等到达常州后不久,上海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此后,地处西南的大部分地区也陆续解放。然而,仍盘踞在西南地区山林里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美蒋特务及地方封建势力、土匪武装等相互勾结,阴谋暴乱,妄图阻挠和破坏当地人民政府开展的工作和人民的正常生活。为了深入群众开展宣传,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证城市粮食供应,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了西南服务团,并号召进步青年踊跃加入服务团开展革命工作。于是,来到常州参加军管工作不久的王荣敦与几位同济的同学一道毅然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加入西南服务团后,王荣敦便将姓名更改为刘敬光。

得知此消息后,刘敬光热恋中的女友数次写信做他的工作,甚至赶到南京当面劝他返校继续读书深造。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刘敬光决定以革命事业为重,依然选择赴西南地区开展革命工作。于是,他耐心说服女友,并认真参加临行前的集训。1949年10月1日,刘敬光和西南服务团的战友们身着军装告别南京,踏上了革命的新征程。

1949年12月,刘敬光随西南服务团来到四川,被分配在酉阳地委组织部任干事。1950年2月,刘敬光报名参加地委组织的征粮工作,并担任龙潭区征粮工作队指导员。驻扎苦竹乡期间,他与工作队的同志们一道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团结当地干部共同开展教育宣传和征粮工作。由于伪乡长与当地反动势力串通勾结,2月23日,工作队驻地被大批土匪团团包围。刘敬光带领工作队的同志们给予了顽强抵抗和坚决还击。但终因兵力悬殊,寡不敌众,刘敬光不幸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2岁。

牺牲后,刘敬光被安葬在酉阳二区古竺坝。1950年10月5日,刘敬光被川东行署批准为烈士。此后,刘敬光的遗骸被移葬至酉阳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