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生:胸怀理想甘于奉献的青年标兵

“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

这是陈瑞生的孜孜追求

也是他短暂一生中璀璨发光的动力源泉

他立志成才

钻研专业知识,提高艺术修养

坚信勤能补拙,练就过硬本领

以奋发进取的精神刻苦磨练栋梁功底

他胸怀理想

坚定入党信念,提高理论素养

对标先锋模范,誓志建设边疆

以坚定不移的意志努力塑造人生目标

他甘于奉献

乐于帮助他人,热心社会公益

谦让帮困补助,舍身救助少年

以服务人民的热情不断践行人生价值

本期“同济英烈”

让我们共同缅怀革命烈士陈瑞生

感悟这位青年标兵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忘我奉献的崇高品格

英魂济忆:


陈瑞生(1977~1998),河南遂平县人。1996年9月考入上海铁道大学土木建筑系交通土建工程专业,曾任班级团干部。199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7月15日,刚回到家乡的陈瑞生为救助两位落水少年而英勇牺牲,时年22岁。


一、塑造品格奋发进取

陈瑞生,1977年出生于河南省遂平县张湾村一个农民的家庭。陈瑞生的父亲当过几年民办教师,深感读书的重要,便节衣缩食尽力保证三个孩子读书。为了补贴家用,陈瑞生的父亲还外出给人打零工,其母亲也帮人在河里挖沙,并因此被机器震坏了耳朵,还落下了严重的关节炎。父母执著培养子女读书成才的决心深深地激励了姐弟三人。他们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经历十几年寒窗苦读后,姐弟三人先后完成了高中学业。1994年,陈瑞生姐姐陈向荣考上了大学,但当她得知要交4000元学费时,便悄悄地藏起了录取通知书,毅然背起行囊选择了外出打工。临行前,她对陈瑞生说:“瑞生,你们一定要上大学,钱由姐姐来供你们。”陈瑞生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曾感慨地说:“姐姐是我心中的一盏灯。”

陈瑞生平时勤学好问,有不明白的地方他要问,有不同见解时他也要说,以至于当同学们提问时老师常常要先“声明”:“陈瑞生同学,请你在课外个别提问,以免其他同学没有机会提问。”一份辛勤一份收获。经过不懈努力,他的学习成绩由高二时的全班第四名一跃成为高三时的全班第一。高中期间,陈瑞生还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并获得过全国数学竞赛二等奖。

陈瑞生与同学关系融洽,人缘很好,并经常担当调解员的角色。有一次排队买饭时,一名同学不小心把饭打翻并泼到了另一位同学身上,双方因此发生争执后,陈瑞生站出来劝解说:“人多拥挤,你们都不是故意的,再说大家都有损失嘛。”在他的调解下,双方冷静了下来,避免了一场即将升级的争斗。

陈瑞生乐于助人。上高中时,班级里有一名家庭经济贫困的同学得了肝硬化,陈瑞生便发动全班同学为其捐款治病。一年冬天晚自修时,陈瑞生去办公室向老师答疑,老师发觉他衣着单薄,还不住地打着寒颤,便问他怎么不穿外衣,他说:“我不怕冷。”老师走进教室后才发现,原来陈瑞生的外衣正披在另外一位同学的身上。

高三那年,班里有几名同学因家庭贫困辍学了。陈瑞生深知读书给贫困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但他更明白读书是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于是,他协助老师到一家家“劝学”,不厌其烦地向他们的父母讲述道理。最终,有几位同学重新回到了教室,班主任表扬他说:“你比我还行。”被他劝说复学、后来考上武汉一所大学的刘伟曾说道:“我永远都会感激陈瑞生!”

1995年高考前,班级里得到了一个高考时可以加分的地区级“三好学生”的评选名额。同学们一致推选陈瑞生,他却毫不犹豫地把这个名额让给了另外一名同学。高考结束后,虽然他的成绩已超过本科线,但因志愿填报过高而未被录取。如若有了地区级“三好学生”的加分,他便可早一年进入大学了。

1996年9月,陈瑞生再次参加高考,并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铁道大学(注:2000年4月,同济大学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同济大学),成为张湾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大学生。村里人都为他和他们家高兴,有的送煮鸡蛋,有的送钱为他添衣加被,一位细心的邻居还特地花了几十元钱为他买了件西装。入学报到时,陈瑞生扛着装有简单生活用品、书籍和一只篮球的两个编织袋,带着父母、乡亲们的期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1996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新生审批表


二、勤奋刻苦立志成才

陈瑞生十分珍惜进入大学读书的难得机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他刻苦勤奋地学习,从不浪费时间。他说:“我从农村出来,基础差,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更大的力气。”为了在学习上不断鞭策自己,他在许多书本的扉页上写道:“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如果你立志成为一名元帅并为之不断地努力,你至少可以成为一名将军。”

初到上海时,陈端生的家乡口音很重,有时跟同学交流也有困难。于是,他便努力向周围的同学学习普通话。两年下来,他的普通话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学讲普通话困难,学习英语就更难了。受之前的教学条件影响,陈瑞牛的英语听说基础比较差。为此,他从有限的生活费中省下钱来买了一台旧的单放机,反复地练习听力,并敢于大胆朗读,从不怕被人笑话。1997年底,因参加全国英语四级考试未能通过,他竟难过地哭了。他坚信勤能补拙,决心以“人一之而吾十之,人十之而吾百之”的精神学好英语。功夫不负有心人,陈瑞生终于通过了1998年6月举行的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

陈瑞生十分注重学习方法和效率。学习《高等数学》等基础课时,陈瑞生总是早早地坐在靠前的位置,上课时全神贯注地听讲,认真记着笔记;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时做好记号,并利用课间或下课后向老师请教,尽可能当场解决问题。学习专业基础课时,陈瑞生珍惜每一次专业实习的机会,认真观察打桩、浇注混凝土、砌墙等过程,不懂就问,俨然是现场的一名学徒工。在地质勘测实习时,他不畏艰苦,认真记录地形地貌,尽可能多地积累感性认识和现场作业经验。

陈瑞生善于思考和总结,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他曾总结归纳了六条学习体会:一要学会休息,二要精神专一,三要善于总结,四要及时复习,五要抓住重点,六要做好作业。陈瑞生坚持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并经常与同学交流,逐渐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取得了好成绩,并年年获得奖学金。

陈瑞生与同学在绍兴的合影

陈瑞生是一个热心人,而参加社会工作往往需占用不少学习时间。为了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他认准了一个“挤”字。1997年11月学校举办辩论赛时,陈瑞生担任了学院代表队的总指导。从选题取材找资料到队员配备,从营造赛场气氛到服装色调的选配,他都积极参与策划,整整忙碌了一个星期,他所在的代表队最终也在辩论赛中取得了好成绩。比赛结束后,他放弃了其它娱乐活动,立即抓紧一切时间补习功课。

陈瑞生注重提高艺术修养。在选修山水画课程期间,为了弥补无绘画基础的缺憾,他每次总是比别的同学多画几幅画带给老师评阅。经过一年的练习,他已基本掌握了钩皴点染、干湿浓淡、阴阳向背、虚实疏密等基本表现手法,绘画水平大有进步。为此,任课老师还特意送给他一幅“鲲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条幅以示鼓励。陈瑞生还积极参加文艺活动。在一次迎新晚会上,他扮演了一个巴结上司、胸无点墨的应聘者,惟妙惟肖地塑造了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博得了满场的掌声和笑声。


三、胸怀理想孜孜追求

进入大学后不久,陈瑞生就慎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迈出了他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一步。通过参加党章学习小组和系统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他的视野更加开阔,理想信念更加坚定。陈瑞生在谈学习体会时曾说道:“我参加了系、校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对党的认识更进一步加深。”他立志要成长为“为最多的人做最大贡献”的有志青年。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岗位上,我一定自觉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始终不渝地为党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陈瑞生注重政治理论修养的提高。他积极参加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和社会实践考察等系列活动,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写了15篇有一定深度的学习体会文章。他还在床头放着《邓小平文诜》《毛泽东选集》等书籍,以便随时可以研读。两年中,他先后组织班级同学参观了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绍兴周恩来故居、南京梅园新村等教育基地及“红岩魂”展览,收看了纪录片《邓小平》等,使大家在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加深了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陈瑞生与同学参观龙华烈士陵园

陈瑞生的入党信念始终坚定不移。在南京实习期间的一天晚上,同学们在谈及党内的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表示了担忧,陈瑞生则表示:“我们要看到党坚决清除腐败的决心和行动。中国共产党能够克服艰难险阻,缔造伟大的人民共和国,还有什么样的缺点和困难不能克服!”1997年陈瑞生20岁生日这一天,他满怀激情地向党组织表示:“战争年代,冲锋陷阵、甘愿为人民流血牺牲的是共产党员!和平年代,站在改革开放前列、国家建设第一线的是共产党员!当人民财产遭受巨大损失时,第一个挺身而出的还是共产党员!我强烈要求入党,就是要以此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作为我一生的行动动力。”

1997年12月17日陈瑞生填写的入党志愿书

经过个人的不懈努力以及党组织的考察和培养,1997年12月19日,陈瑞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前一周的思想汇报中写道:“我敬慕焦裕禄的品质,敬慕他无私奉献、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也像焦裕禄一样,做一名热爱人民、无私奉献、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人民公仆。”

陈瑞生敬仰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收听广播剧《孔繁森》后,他为孔繁森呕心沥血、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所深深感动。在经过认真思考和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多次向党组织表示,毕业后愿以孔繁森为榜样,到条件较为艰苦的新疆工作。在一次班会上,陈瑞生公开表达了毕业后去新疆工作的意愿。事后有一名同学问他:“在新疆工作的艰苦,想必你已经考虑过了。可你替父母想过吗?”他思考了一会儿后回答道:“偏远地区是祖国的一部分,需要发展、需要建设、需要人才……我去新疆是为了实现我的专业价值和人生理想……我这样做真的对不起我的父母……可是我热爱我的祖国,如同热爱我的父母,忠孝不能两全,我会为他们二老寄钱的,并且教育好我的弟弟,让他代我向父母尽一份做儿子的孝心。”他还说:“我们国家如果多出几个焦裕禄、孔繁森,就一定能把边疆建设好。”陈瑞生朴素而真诚的话语使提问的同学十分感动。

理想既是目标,也是动力。陈瑞生认为,要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现在就应该有为同学服务的热情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为班级和同学服务,同学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于是,大家有思想问题时与他交流,有入党意愿时找他商量,想看理论书籍时向他借阅……师生们纷纷称他是“说得好,做得更好”的好“支书”。

陈瑞生善于做同学的思想工作。为了开展评优工作,他在与一名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谈心时说道:“在学习上,你是优秀的,我很佩服,愿向你讨教。不过我觉得你在政治上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如果一个人生活中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一个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那他最后将飘浮不定,一事无成。”他还给这名同学讲了一些提高理论水平的方法,介绍了几本书给他看。

陈瑞生待人诚恳,帮助他人时既注重方法,又不失原则。在一次发展党员的讨论会上,大家对一名同学平时粗心大意的毛病提出了意见。陈端生在发言时既指出了这一缺点的危害性,也以自身曾有的类似问题现身说法,建议这名同学平时多用记事本或便条记下要做的事,以便不时提醒自己。还有一次,同寝室有位同学不慎损坏了桌面,陈瑞生当即提出了批评。但这位同学不服气,认为他是小题大做、不给面子。于是,陈瑞生便耐心地做工作,使这位同学最终接受了批评。


四、乐于助人甘于奉献

陈瑞生具有急公好义、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有一次,轮到寝室值日的同学因急于外出办事而未认真打扫,陈瑞生便主动帮助他将寝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平时,他还主动在下课后擦黑板,为同学们打开水,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妇幼让座。他常说,在生活中“要甘心做一名傻子。”

陈瑞生大学时期的宿舍(左下方靠窗位置为陈瑞生床位)

1997年暑假,学校组织部分留校参加勤工助学的同学推销“旭日升”冰茶。当一位同学为未能完成当天的推销指标而暗自发愁时,陈瑞生便冒着高温酷暑奔波于大街小巷,硬是帮助这位同学完成了任务。这位同学觉得过意不去,执意要表示一点谢意,陈瑞生则连连摆手道:“这不是小事一柱吗?”

有一次,班级里有位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未能交齐学费,陈瑞生便积极组织同学凑钱,帮助这位同学解决了燃眉之急。校团委曾发起为希望工程捐款,要求每名团员交纳3元的特殊团费,陈瑞生却带头交了10元钱。他说:“我来自农村,了解穷孩子想读书的心情。有的孩子因为十几元钱就不能上学,我们多捐一点就可以让更多的儿童读书。尽管我自身条件有限,但我应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在他的表率作用带动下,他们班的人均捐款额位居前茅。

在对待学校帮困助学金的问题上,陈瑞生也有自己的态度。每当学校组织申请困难补助时,他总是先想到比他更困难的同学,一次次地将补助机会让给其他同学。有一次,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老师找陈瑞生了解贫困学生的情况,陈瑞生详细介绍了其他几位经济困难的同学,却只字未提自己的情况。直到陈瑞生牺牲后,这位老师才知道真相,他含着泪说道:“真没想到他的家原来这么穷,他为什么不申请补助呢?”

陈端生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克服困难。因家庭经济困难,陈瑞生主要依靠勤工助学收入和奖学金维持日常开支,平时省吃俭用,生活十分简朴。他在一封家信中写道:“我倒觉得,一个‘穷’字渐渐地塑造了我,一次次改变、深化着我的思想,这是我将来成功的基石!生在这样的家庭,是我的幸运。”

陈瑞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对待家乡也是一往情深。当他在杂志上看到一项“人造硬壳蛋”技术有可能帮助家乡脱贫致富时,便到学校图书馆查阅、收集了很多资料,连同模具一起寄回家,建议家里试验成功后再推广,并一再叮嘱注意试验中的卫生问题。对于帮助过他的人,他也都铭记在心。每次假期回家乡,他都要探望母校的老师,始终不忘启蒙老师对他的教育和帮助。

陈瑞生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做好班级工作。在开展团支部活动时,陈瑞生注意听取同学的意见,力求使工作做得细致周到。乘车外出时,他总是先做好前期联络,并最后一个上车,清点好人数;校内活动结束后,他又会在检查好门窗后最后一个离开。为了营造班级氛围,班委商议成立班级足球队。为促成此事,陈瑞生慷慨地拿出了自己的奖学金,缓解了燃眉之急。每当比赛时,他总是积极充当场外后勤,不仅为球队呐喊助威,还掏钱为队员准备饮料。虽然不是场上队员,但他似乎比场上队员还忙碌。

在一次参加播放录像的勤工助学活动时,陈瑞生联想到了如何发挥好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于是,他利用周末四处奔波,终于买到了《毛泽东》和《雷锋的故事》两部VCD片子。回校后,他在校园内张贴海报,动员同学们前来观看。有的同学担心说:“现在是期末复习阶段,能有几个人来看?”陈瑞生却认真地说:“只要有一个人来看,我就没有白忙活。”放映那天,小礼堂内人头攒动、人气爆棚,后来还不得不加映了一场。

陈瑞生参加志愿服务时的留影

陈瑞生还热心社会服务工作,并担任了本年级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有一次到敬老院为老人服务时,他注意到一位老人目光呆滞,眼神里还流露出一丝恐惧。当了解到这位老人的具体情况后,陈瑞生便对他特别关注,为他剥香蕉、倒茶水,十分耐心地陪他聊天。返校时,这位老人依依不舍地拉着陈瑞生的手一再叮嘱道,“下次一定要来噢。”

1998年暑假,陈瑞生和往年一样回到老家与父母团聚。7月5日下午2时,刚回家不久的陈瑞生觉得家里太热,便到村边的汝河堤岸上纳凉。突然,河面上传来急切的呼救声,陈瑞生循声望去,只见两名少年在河水中时隐时现。见此情景,身高不足1.6米、体重才100斤的陈瑞生毫不犹豫地边脱衣服边向河边跑去。他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快速游向两名少年,使足力气将其中一名少年拉到岸边,之后又再次扑入河中,将与自己身高差不多的第二名少年艰难地推上岸。然而,由于体力不支,他自己却被河水淹没……

村民们闻讯后纷纷拥到岸边加入救人行列,河对岸的村民也迅速赶到河边。人们怀着焦急的心情用土办法牵起绳、拉起网,会游泳的人则跳入河中摸寻。经过两个小时的搜寻,人们才从河对岸将陈瑞生打捞上岸,但此时的陈瑞生已停止了呼吸。

陈瑞生牺牲后,全村男女老幼纷纷赶来向他道别。陈瑞生曾经辅导过功课的十几个孩子赶来了,他们哭喊着要再看一眼瑞生哥哥;周围村的木匠听到陈瑞生救人牺牲的消息后,也赶来为陈瑞生料理后事;一位70多岁的铁路系统老职工帮忙干了一夜,当人们劝他回去休息时,他说瑞生是个好孩子,我们要对得起他啊!7月6日,张湾村和附近村庄的村民自发地赶来为陈瑞生送行,村民们哭泣着、呜咽着,悲痛地喊着陈瑞生的名字。

1998年8月,上海铁道大学《关于追认陈瑞生同志为中共正式党员的决定》

1998年8月15日,上海铁道大学党委追认陈瑞生为中共正式党员。8月20日,上海铁道大学党委授予陈瑞生“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9月8日,共青团上海市委授予陈瑞生“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同日,铁道部政治部追授陈瑞生“铁路青年五四奖章”光荣称号。10月26日,上海铁道大学党委决定将陈瑞生生前所在班级命名为“瑞生班”。12月9日,上海铁道大学举行了陈瑞生铜像落成仪式。

1999年2月5日,教育部授予陈瑞生“舍己救人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4月5日,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陈瑞生“舍己救人优秀青年”荣誉称号。6月2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陈瑞生为“革命烈士”。

位于同济大学沪西校区的陈瑞生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