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同济大学开展新一批楼宇命名征集活动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发布:2023-07-28 14:14:49

    为更好地丰富校园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彰显新时代同济文化,现面向全球同济人开展新一批楼宇命名征集活动。欢迎大家积极参加,为这些楼宇赋名。

    一、四平路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楼(一组一幢)

    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楼位于四平路校区东北角,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包括地上六层和地下一层。其中地上六层主要用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思政课教学研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行政办公等,负一楼为财务处票据室。楼内设有图书馆、研讨室、会议室、办公室、党建活动室、工会活动间,并配备电梯、消防控制室、中央空调系统、监控系统等。

     

    二、四平路校区·南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楼(一组一幢)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楼位于四平路校区南区,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红色小楼,砖木结构,八角三层,呈楼阁形,结构对称严谨,中间为一条长长的甬道,两侧为学院教室。建筑面积3479平方米,使用面积2311.8平方米,整个建筑秀美典雅,肃穆庄严。学院外围还有师生自己种植养护的中药基地,为留学生了解中医文化的窗口。目前共有28间教室及2间计算机教室、22间办公室、2间会议室、1间报告厅、设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同济大学)、上海市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上海市华文教育基地、非洲语言资源研究中心、图书馆国交院分馆等。

     

    三、四平路校区·东区楼宇群组(一组五幢)

    (一)国际创意学院楼

    国际创意学院楼位于四平路校区·东区,北侧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及设计创意学院,西侧为生命科学大楼新楼,东、南两侧为老住宅区。作为校园和周边住区的连接点,建筑承担着融合业态、模糊边界的功能。建筑由教学、公寓两幢塔楼及多栋独立裙房组成,呈现出共享校园和灵活空间两大设计理念。一是对外设置设置开放的公共空间,与城市共享校园。建筑裙房通过下小上大的倒梯形体块组合,在底部创造开放的内院、街道、广场空间,并设置展览、咖啡等公共功能,对社区开放。二是对内弱化交通空间和功能房间的界限,灵活使用空间。结合设计创意学院的学院开放教学模式,将建筑的走道、平台、台阶空间放大,赋予其交流、展示、会议、演讲等一系列社交功能,空间与教育模式同步创新。

     


    (二)生命科学大楼新楼

    生命科学大楼新楼位于四平路校区·东区,北侧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及设计创意学院,东面为创意设计学院,西接四平路校区·主区,东连四平路校区彰武、铁岭区。楼宇与周边城市空间相互关联依存,功能需求高度复合。一方面作为生命科学学院的功能延伸,完善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功能;另一方面具有举行大型活动和国际会议的能力;此外基地相对于校区的开放性为其承担社会科普和教育功能提供了可能,未来这里承载的功能将是复合、多元、共享与适度开放的。作为生科学院的新大楼也延续和发展着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科学、理性的空间特质和场所精神,也传承和再现着同济人的情感记忆。

     

    (三)设计创意学院楼

    设计创意学院空间主要包括二期、三期的教学空间和“创意工场”的实践空间两部分。二期、三期是学院教学空间,设计创意学院图书分馆位于楼内1层,各年级各专业的专用教室分布于楼内1至3层,空间打破传统的教学分布格局,打造了一种开放式的、便于师生交流合作的教学空间,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欲,提升其创造能力和综合素养,成为学生们设计灵感的汇聚之所。“创意工场”是为全院师生提供自由创造和自主实践的开放平台,楼内共3层,设有多个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如1层的金工车间、木工车间,2层、3层的数字创新中心实验室、首饰工艺实验室和工位教室等。“创意工场”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对材料、结构、功能和过程等的理解和运用,学生们在此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将奇思妙想变为现实,为学院培养设计创新领军人才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持。

     

    四、嘉定校区新建楼宇:土木工程抗火科研综合楼(一组一幢)

    土木工程抗火科研综合楼位于嘉定校区内西北角,地块四周均为校园内部道路,建筑占地面积7539.5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859.3平方米。综合楼包括了工程抗火实验室、圆形盾构实验隧道、水利港口实验室、工程岩土实验室、结构抗冲击实验室五大实验室及其他配套空间等,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属于多层建筑。整栋楼宇是在优先满足各实验室空间的采光,通风和火灾饰演等功能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美学的创造逻辑,推敲各体块之间的高低错落、虚实比例,在满足实验空间需求的同时塑造出诗意的立面和空间。

    五、嘉定校区汽车学院中心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一组两幢)

    汽车学院中心实验室原名为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实验室,总建筑面积为13506平方米,设备总值超2.5亿元,目前已建成面向氢能及新材料、燃料电池复合电源、动力与底盘系统、智能网联汽车等研究方向的重大试验和测试。

    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原名为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办公楼,于2000年成立。工程中心现在共有2个研究所,分别是复合电源研究所和智能汽车研究所。大楼共5层,1层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基地和部分会议室,2层是学生办公室教室和报告厅,3层是工程中心层面办公地点,4层是复合电源研究所,5楼是智能汽车研究所。

    六、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一组四幢)

    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总部经济园B5-04地块,北至规划联创路,东至规划孙东路,南临三灶港,西至B5-03地块,用地面积28339.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7575平方米。科学中心由地上4栋11层至17层的单体和整体2层地下室组成,主要构建下一代器件和算法研究中心、海陆空天自主智能及多体集成研究中心,无人系统应用技术研发平台。科学中心的建设,着力打造享誉国际的绿色生态共享平台、同舟共济的智慧平台、复兴强国的科技平台。未来将服务国家空地方发展战略,落实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布局,加速促进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推动科学中心建设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创新中心和人才摇篮。

     

    具体要求和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征集对象

    全校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也欢迎关心同济发展的您参与。采用实名制方式,可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加。

    (二)征集时间

    方案征集,即日起至2023年8月30日。

    (三)征集要求

    校园命名是校园功能完善的基础,也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命名方案应遵循如下原则:

    1.遵循《同济大学关于校区建筑命名的若干规定》

    2.体现同济精神和百十余年同济历史,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可适度创新。

    3.与同济大学楼宇的定位和文化内涵相符;与同济大学楼宇的设计和空间特点一致;具有丰富释义,兼有文学性、艺术美和表现力。

    4.尽可能兼顾校区内各建筑群之命名的整体性,或相邻相关建筑之命名的关联性。

    5.可单独提交一组,也可同时提交六组。如对四平路校区·东区楼宇群组(一组五幢)提名,需整体提交5个名字,以此类推。

    (四)评选方式及奖励办法

    学校将邀请专家组成评审小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应征作品进行评选,确定入围方案,设立“入围奖(六组各一)”“优秀创意奖(六组各三)”两种奖项。根据方案征集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予奖励。

    (五)作品提交方式

    1.投稿邮箱:jswm@tongji.edu.cn,邮件主题为“同济楼宇命名方案+作者姓名+手机号”,投稿内容以word格式附件提交,邮件中期请附作者简介(在校师生请备注院系、部门、年级和专业,校友请备注毕业时间、院系专业)。

    2.联系电话:021-65987362;联系人:张老师。